184 朋友们(二合一)(2/4)

作品:《重塑千禧年代

事情。

单说晶圆厂,国内一共都没几家,工程师队伍整个内地估计也就数万人,是个很小很小的圈子。

而高校也就那么几个,像中科大连微电子学院都没成立,交大刚成立了一个微电子学院,结果还弄个骗子当院长。

人才窘境要有上层意志的推动,而非靠一个人一家企业来解决。

拿新加坡来说,半导体产业是它电子工业两大支柱产业之一,为了促成产业群聚,健全整体结构,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和引导。

从规划评估到水、电、土地取得,再到人员招募、长远的财务规划等方面,有着一系列的完整协助,也因此让新加坡成为半导体领域多国籍企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。

而且,新加坡还刻意推动着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,有着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环境。

国内和新加坡国情固然不同,但还是可以借鉴很多成功的经验。

方卓愿意推动这种借鉴,也愿意把这种借鉴动作拿到桌上来当筹码,他现在不需要考虑整个国家产业情况,只要先解决自家问题就行。

“近期关于我们项目的舆论反响很不错,我前两天还接受了央视的采访。”他喝了口茶,说道,“我找关系和信产部的领导说了说,等到项目完成立项,应该能拿到一些来自上面的有利政策。”

方卓继续说道:“差不多这个月月底,我会去一趟京城,要有个当面的汇报和争取。”

几个人消化了一下这个新消息,张红力目光闪动,徐开伟微微颔首,康纳若有所思。

这时,熊潇鸽出声了:“那这样的话,我们最起码要在月底前把投资框架做出来,能争取到越好的政策,大家以后才能收获更大的利益。”

康纳沉吟,他倒不觉得找领导要政策有什么,反而乐见其成。

不管是政策,不管是国资,不管是振兴产业,不管是什么,只要能赚钱,都无所谓。

他只是觉得这个时间有些急,想开拓华夏的业务,这一趟基本确定会投中芯,冰芯也很看好,但是同时处理两宗大额投资,内部需要各种流程确认。

今天已经是4号,到月底也就是三个星期的样子。

康纳“咳”了一声,准备开口发表意见。

然而,他都张嘴了,对面的德银张红力立即说道:“可以,是应该要加快流程,我们没问题,这方面我能做主。”

康纳闭上了嘴,考虑着措辞。

没等这位合伙人想好怎么说,旁边的高盛徐开伟也同意道:“政策这种事就得找准时机,免得出现变故,我们之前在法国就个惨痛的教训,我这边也没问题。”

康纳听见这样的说法,觉着自己可能是有点保守了。

熊潇鸽嗓门大,他喝了一口水,大笑道:“哈哈哈,大家都没问题,我们当然也没问题,虽然我仅代表参加过一次会议,但对冰芯有信心。”

康纳想了想,确实有点保守,内部流程催一催是能加快的。

这位的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当即说道:“嗯,我们的流程简单,只要项目没问题,这方面也没什么问题。”

他如此一句,其他人喝茶的喝茶,放文件的放文件,方卓也就立即进展到下一个议题。

“那我再说说这个期权池的10%,关于这一点,我得说这就是底线了,冰芯想要有长远的发展,必须要有顶尖的人才加盟。”

徐开伟笑了一句:“邱总还不够顶尖吗?”

“邱总是一位总裁,而晶圆厂的技术驱动需要一位更顶尖的技术总监。”方卓没有避讳的说道,“比如,胡正明。”

邱慈云能把一群工程师和一堆设备组合到一起形成产能,但继续让制程技术往更高层次攀登,那恐怕就不太容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重塑千禧年代 最新章节184 朋友们(二合一),网址:https://www.275b.com/150_150383/3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