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假第三天,徐秀娟就带着两个儿女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。
徐秀娟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去了。
上一次回去几个孩子还小,快二十个小时的火车,沈离下车就病了。
今年两个小的小学毕业了,身体也比以前好些,这才打算回去看看亲人。
这次回去带的东西比较多,除了三人的换洗衣物,还带了家里的粮食。
这年头每个人的粮食都是有规定的,平时都是省着吃,才能撑到下次发粮。
有些农村村里土地少人口多的,也就只能混个水饱。
所以这个年代的人都没有减肥一说。
沈见山用自行车把粮食和衣物搭在后座上,前面扶手上挂着一个布兜。
他一边推着车子一边叮嘱沈向柏道:“到了乡下要好好照顾妹妹,你大舅家虽家底子殷实,但突然多了两口人吃饭,也是不容易的。”
沈向柏点头如啄米,沈见山说啥他都应。
天知道,他多想大舅和大表哥!厂里就那么点大,跑一圈就转完了。
大表哥家后山可大了,一眼都望不到头。
他在山上跟着大表哥掏鸟窝,打斑鸠,摘野果子吃,还有野生的板栗,吃起来老香了。
这会儿老爸说啥他都嗯嗯,等到了乡下,能不能记住还是个问题。
沈离第一次坐这个年代的火车,心里还是有点好奇。
火车是后世的那种绿皮车,没有空调。
这会儿坐车的人不多,一节车厢里只坐了一半的人。
这个年代卧铺票可是为特殊人员准备的,一般人买不到,沈家三个人买的都是坐票。
一上车,沈向柏就到车厢里到处溜达,要不是徐秀娟叮嘱了不可以出车厢,他都能把整个火车走几遍。
沈离也挺好奇的,看了几眼,她发现跟后世的比,这个年代的车厢更破旧一些,也没有空调,别的没啥特别的。
七月份的夏天没有空调,只有风扇,可想而知有多热。
沈离在车子开了半个小时就坐在位置上不动了。
沈向柏在上车一个多小时后,也终于安静下来了。
此时是上午十点多,天气比较燥热,加之没有空调,大家都在自己位置上昏昏欲睡。
中午十二点多,徐秀娟把提前准备好的中饭拿了出来。
几个杂粮窝窝头,两个水煮蛋。
其实沈家很少吃窝窝头,杂粮一般是煮粥喝。
就着水壶里的水,一家人把中饭解决了。
徐秀娟打算去装点水喝,沈离立马接过水壶,主动请缨去接水。
她拿起水壶走到开水处排队,这会儿已经一点多了,都是吃完午饭来接水的人。
沈离想了想就跑到了两节车厢链接处,这个时候这里没人,给水壶装满了灵泉水。
又趁着人多,回到了座位。
下午的车厢闷热难耐,大家在自己的位置上都不想动。
沈离第一次觉得,前世的飞机,高铁是多么令人怀念!
第二天凌晨四点,火车终于到站了,湖省的安县。
三人疲倦地提着行李出了站,此时才四点多,外面除了火车站的行人,路上一个人也没有。
徐文昭推着自行车在出站口等了一会儿了。
他伸长着脖子往里面瞧。
今天是姑姑带着表弟表妹回家的日子,他爸徐进安交代一定要来出站口接人。
现在正是夏收收尾秋种忙碌的时候,作为村里的大队长,徐进安压根没空开接人。
于是这个接人的活,就安排给了在县城农机站工作的徐文昭。
伸长了脖子的徐文昭,突然眼睛一亮,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,手一挥,:“姑姑,这里这里!向柏!小阿离!这里这里!”
沈离快到出站口了。突然听到有人叫二哥和她的名字,抬头一看,沈向柏已经跟个猴子似的扒拉在一人的身上。
徐秀娟拉起沈离的手,快速朝着那人走去。
“文昭,你咋来了?”
徐秀娟问到。
徐文昭一边接下徐秀娟手里的袋子,一边回道:“我爸他走不开,我就来接你们了。姑,你们可是三年多没有回来了。向柏和小阿离都长大了。”
说完,他还伸手摸了摸沈向柏的头。
“大表哥!”沈离开口叫道。
原来这就是沈向柏念叨了好多次的大表哥徐文昭。
徐文昭看着到自己胸口的小表妹,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!
徐文昭推着自行车,带着三人向他宿舍走去,农机站离这里有点远,走路要个把小时。
夏天的凌晨空气很凉爽,在闷热的火车上呆了20个小时,这会儿三人都觉得还是脚踏实地好啊!
到了农机站,把行李寄放在门卫,一行人就去国营大饭店吃早餐了。
沈向柏一向是吃比什么都大,听说去国营大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